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葉大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葉大廉,南宋時期官吏兼醫家,延平(今福建南平)人,官至太社令。其宦遊四方之際,留心醫藥,廣泛蒐羅驗方,加以整理彙編,後與劉良弼、許堯臣共同校正,纂成《葉氏錄驗方》三卷。此書以臨床實效為篩選準則,按病症分類,載錄內、外、婦、兒等科方劑,反映宋代民間醫療經驗與用藥特色。

學術貢獻與醫藥特色

  1. 驗方輯錄
    《葉氏錄驗方》強調「錄驗」,即收錄經過臨床驗證之方劑,體現中醫「驗方致用」傳統。書中所載方藥多配伍簡練,如治風寒常用荊芥、防風等辛溫解表藥,符合宋代「方劑簡化」趨勢。
  2. 分門別類
    按症分類之法,承襲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體例,便於醫者檢索。例如將婦科分為經、帶、胎、產諸門,融入宋代婦科重視調經安胎之特點,部分方劑更參酌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之學理。
  3. 臟腑辨證影響
    部分方劑搭配五行生剋理論,如治肝鬱方中佐以健脾藥物(如白朮、茯苓),暗合「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」的《金匱要略》思想,顯示葉氏對臟腑相關學說之運用。

版本流傳與影響
原書國內已佚,現存抄本藏於日本,屬海外漢籍珍本。其內容可與同時期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《本事方》等互參,為研究南宋醫方學與中日醫學交流之重要文獻。葉氏輯方重視實效,體現宋代醫學「由博返約」之風,對後世方書編纂亦有啟發。

(註:本文結合史料與中醫理論,考證《葉氏錄驗方》之學術脈絡,未提及現代醫療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