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葉桂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葉桂(1667-1746年)
葉桂,字天士,號香岩,晚年自稱上津老人、南陽先生,江蘇吳縣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,尤以溫病學派奠基者聞名。出身醫學世家,祖父葉時、父親葉朝採皆精於兒科。葉桂十二歲隨父習醫,父逝後,十四歲從父之門生朱某繼續學醫,天資聰穎,善於領悟。至十八歲時,已先後拜十七位名師求教,包括王子接、周相俊等,博採眾家之長,奠定深厚醫學根基。
學術成就與貢獻
1. 溫病學理論體系
葉桂對溫病學的發展影響極大,其核心思想載於門人顧景文整理之《溫熱論》。此書提出:
- 「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傳心包」:闡明溫病初起多從口鼻而入,首犯肺衛,若失治誤治,邪氣可內陷心包,病情轉危。
- 「衛之後方言氣,營之後方言血」:創立衛氣營血辨證綱領,將溫病發展分為四個層次,確立治療次第,成為後世溫病辨證體系的核心框架。
葉桂之論補充了《傷寒論》對外感熱病的不足,使中醫對熱性疾病的治療更趨完善,與吳鞠通《溫病條辨》、薛生白《濕熱條辨》並列為溫病學經典。
2. 雜病辨治特色
葉桂臨證不僅精於溫病,於內科雜病亦卓然成家,尤重脾胃學說,主張:
- 調和脾胃:認為「納穀者昌,失穀者亡」,強調胃氣為根本,用藥注重甘潤平和,滋養胃陰,如創製益胃湯等名方。
- 辨證靈活:反對拘泥一家之言,善於融匯諸家,如運用李東垣補土法、朱丹溪滋陰法,並結合自身經驗化裁。
3. 兒科與其他專科
承襲家學,葉桂於兒科亦有獨到見解,重視小兒「稚陰稚陽」體質,用藥輕靈,注重護養脾胃。此外,對婦科、瘧疾、痢疾等皆有豐富治驗。
著作與傳承
葉桂臨證繁忙,著述多由弟子整理,重要醫籍包括:
- 《臨證指南醫案》:收錄其診治案例,反映其辨證思路與用藥特色。
- 《葉案存真》:後人輯錄其醫案,展現臨床靈活治法。
其門人與後代如吳貞、邵新甫等皆傳承其學,形成「葉派」,影響清代以降醫家甚鉅。
學術地位
葉桂被譽為溫病四大家之一(另三人為吳鞠通、薛生白、王孟英),其衛氣營血理論深化了中醫對熱病的認識,而對脾胃與陰液的調護思想,亦為後世醫家所宗,堪稱中醫學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