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葉慕樵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葉慕樵
葉慕樵,字香侶,清代醫家,武林(今浙江杭州)人。其生平事蹟雖鮮少詳載於正史,然其醫學著作對中醫臨牀實踐及方劑學貢獻頗深。葉氏精研醫理,擇取前人精華,尤擅輯錄簡效方劑,並加以己驗,使醫道趨於平易實用。
醫學著作與貢獻
- 《平易方》
此書乃葉氏摘錄曹鞠庵《本草綱目萬方類編》中簡便有效之方,並結合個人臨證心得彙編而成。內容着重「簡、便、廉、驗」,選方多針對常見病證,如外感風寒、內傷雜病等,體現中醫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思想。例如,書中或載有治療風熱咳嗽之桑菊飲變方,或調理脾胃之香砂六君子湯加減,反映其靈活化裁古方之能。 - 《萬病治療指南》
此書進一步系統化疾病辨治,分門別類闡述各科病症之病因病機與對應方藥。其編撰可能受《證治準繩》等經典影響,強調「因證設方」,如針對濕熱黄疸推薦茵陳蒿湯,對虛勞發熱則取當歸補血湯等,展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、異病同治」之特色。
學術思想與中醫理論特色
葉慕樵承襲明清溫補學派餘緒,注重脾胃氣血之調養,方劑配伍多參酌李東垣《脾胃論》補中益氣之法,亦融合朱丹溪養陰學說。其用藥主張「輕靈平穩」,避免峻猛攻伐,符合清代醫家「調和爲上」的趨勢。例如,《平易方》中若見「四君子湯」加減以調理中焦,即體現其重視後天之本的理念。
此外,葉氏可能深受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啟發,書中方劑結構嚴謹,如解表劑中區分風寒、風熱之異,暗合張仲景「隨證治之」原則。
歷史定位
葉慕樵雖非開宗立派之大家,然其整理通俗醫方、推廣實用療法,對中醫知識的普及具推動作用。《平易方》與《萬病治療指南》之刊行,反映清代民間醫學「由博返約」的需求,亦為後世研究方劑演變提供重要文獻。其著作風格近於《驗方新編》,寓深奧醫理於簡明處方中,契合「醫者易也」之傳統精神。
(註:以上內容基於歷史記載及中醫理論推演,若需進一步考據葉氏著作原文,建議參閱相關古籍善本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