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葉雲龍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葉雲龍

葉雲龍,字以潛,明代盱江(今江西境內)人,為中醫史上具代表性的醫家之一。其自幼攻讀科舉,同時潛心鑽研醫學,融通儒醫之理,臨證療效卓著,以精通醫理與臨床實踐聞名。後匯集畢生所學,撰成《士林余業醫學全書》(又稱《士林醫業》),全書凡六卷,系統整理內、外、婦、兒等科證治經驗,並結合理論闡釋,反映其對經典醫籍的繼承與發揮。

學術特色與貢獻

  1. 醫儒互通
    葉氏承襲宋代以降「儒醫」傳統,強調醫者須通曉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典籍,並善用四診八綱辨證。其著作中常引經據典,融合《周易》陰陽五行之說,體現「醫易同源」思想。
  2. 臨證重脾胃
    葉氏注重調理中焦,認為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臨床善用益氣健脾之方,如參苓白朮散、補中益氣湯等加減,治療虛勞、痰飲等病證,契合李東垣「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」之論。
  3. 婦科診療經驗
    《士林醫業》詳載婦人經、帶、胎、產諸疾治法,提出「女子以血為本」,重視疏肝養血,方劑選用四物湯為基礎,佐以香附、鬱金等理氣藥,體現明代婦科調經重氣血的特色。
  4. 因地制宜
    盱江地處濕熱之域,葉氏對濕溫、瘧痢等時病有獨到見解,處方多兼用藿香、佩蘭等化濕藥,並強調「因地制方」,反映其對地域性疾病的觀察。

著作影響

《士林醫業》因內容簡明實用,明代後期曾廣為醫家傳習,書中不僅收錄方劑,更詳述病因病機與禁忌,部分理論對清代溫病學派產生啟發。葉雲龍之學術成就,展現明代醫家融合理論與實踐的鮮明特色,於中醫發展史上具承先啟後之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