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葉允仁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葉允仁(1573年-1645年),字允仁,號東山,又號東山居士,晚號東山老人,明末清初醫學家。吳縣(今屬江蘇)人。葉允仁自幼聰慧好學,博覽群書,尤精於醫學。他曾師從醫學家張景岳,並深得其真傳。葉允仁一生著述甚豐,主要有《傷寒指南書》、《東山醫話》、《東山醫案》、《東山醫方》、《東山醫歌》等。其中《傷寒指南書》是葉允仁的代表作,該書對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的六經脈證、察色診病、傷寒證治等均有詳細論述。葉允仁在醫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,他提出的“夾陰傷寒”、“夾陰中寒”等學說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。葉允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學家,他對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。
葉允仁的《傷寒指南書》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,該書對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的六經脈證、察色診病、傷寒證治等均有詳細論述。葉允仁在書中提出的“夾陰傷寒”、“夾陰中寒”等學說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。
葉允仁的《傷寒指南書》分為六卷,第一卷論述傷寒病的六經脈證,第二卷論述察色診病,第三卷論述傷寒證治,第四卷論述夾陰傷寒,第五卷論述夾陰中寒,第六卷論述傷寒的其他證治。
葉允仁在《傷寒指南書》中對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的六經脈證進行了詳細論述。他認為,傷寒病的六經脈證是根據病邪的性質、傳變規律和病位而確定的。六經脈證包括太陽病、陽明病、少陽病、太陰病、厥陰病和少陰病。太陽病是外感風寒所致,主要表現為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等症狀。陽明病是外感風熱所致,主要表現為發熱、汗出、口渴、咽痛、便秘等症狀。少陽病是外感風寒和風熱合邪所致,主要表現為寒熱往來、胸脅苦滿、口苦、咽乾、目眩等症狀。太陰病是外感濕寒所致,主要表現為腹脹、腹痛、便溏、嘔吐等症狀。厥陰病是外感寒熱錯雜所致,主要表現為寒熱交錯、手足厥冷、脈微欲絕等症狀。少陰病是外感寒邪所致,主要表現為惡寒、發熱、口渴、脈微細等症狀。
葉允仁在《傷寒指南書》中還論述了察色診病的方法。他認為,察色診病是根據患者的面色、舌苔、脈象等來診斷疾病的方法。面色可以反映患者的內臟功能和氣血盛衰。舌苔可以反映患者的胃腸功能和津液代謝。脈象可以反映患者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等臟腑的功能。葉允仁認為,察色診病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,醫生在診斷疾病時,要根據患者的面色、舌苔、脈象等來綜合分析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
葉允仁在《傷寒指南書》中還論述了傷寒證治的方法。他認為,傷寒病的治療方法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而定。一般來說,太陽病的治療以發汗解表為主;陽明病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;少陽病的治療以和解少陽為主;太陰病的治療以健脾和胃為主;厥陰病的治療以溫陽散寒為主;少陰病的治療以溫陽補陰為主。葉允仁還提出了一些治療傷寒病的經驗方,如“麻黃湯”、“桂枝湯”、“白虎湯”、“小柴胡湯”、“大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