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葉子奇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葉子奇(生卒年不詳),字世傑,號靜齋,明代浙江龍泉人,為中醫藥學家與博物學者。葉氏少時聰穎博學,精研儒家理學,兼通醫藥,尤擅本草之學。後因事牽連入獄,獄中仍潜心著述,獲釋後更專注於醫學與自然科學之整理研究。
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
- 《本草節要》
全書十卷,屬本草類著作。葉氏以《證類本草》等前代文獻為基礎,系統歸納藥物性味、歸經及主治功效,尤其重視藥材的臨床配伍與實用性。書中強調「藥性專精」,對江南地區草藥應用有獨到見解,如對茯苓、芍藥等道地藥材的炮製與地域性差異多有探討。 - 《醫書節要》
同為十卷,為中醫理論輯要之作。內容涵蓋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精華,結合金元四大家學說,提煉診法、辨證與治則。書中援引朱震亨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之論,並輔以案例闡述滋陰降火法的臨床運用,反映明代溫補學派與養陰理論的融合。 - 《草木子》
雖屬筆記雜著,然涉及醫藥知識甚豐。書中記載藥物採集時令、異物同名考辨(如「黃精」與「鉤吻」之辨),並收錄民間驗方,如以五倍子外治金創、艾灸療寒痹等。其博物學視角補益了傳統本草重理論輕實證的局限。
學術特色
葉子奇承襲丹溪學派,重視「氣血痰鬱」病理機制,於《醫書節要》中專論「鬱證」治法,主張疏肝解鬱配合健脾化痰。其本草研究則體現「法象藥理」思想,如以黃芪「中空似脈」喻其通絡之效,符合明代「醫易同源」的哲學傾向。所著二部「節要」皆以簡馭繁,凸顯明代醫學由博返約的實用化趨勢。
葉氏著作雖多散佚,然據清代《浙江通志》所載,其學術影響及於浙閩醫家,尤以整理經典與地域性用藥見長,堪稱明代中醫文獻學與臨床實證結合的代表人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