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夜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夜光

別名:經穴別名,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即攢竹穴,屬足太陽膀胱經。

定位:位於面部,眉頭凹陷中,當眶上切跡處。具體取穴時,可沿眉毛內側端向上觸摸,於眉頭邊緣之凹陷處即是。

主治

  1. 目疾:目赤腫痛、目視不明、迎風流淚、近視、夜盲等眼疾。
  2. 頭面病症:前額頭痛、眉棱骨痛、眼瞼瞤動、面癱。
  3. 神志疾患:癲狂、癇證,具有鎮靜安神之效。

操作

  • 針刺:可平刺0.3~0.5寸,或直刺0.1~0.2寸,局部有酸脹感,或有麻木感向眼眶周圍擴散。
  • 艾灸:較少用灸法,必要時可溫和灸3~5分鐘。

配伍

  • 風池太陽,治目赤腫痛。
  • 陽白絲竹空,治眉棱骨痛。
  • 合谷四白,治面癱。

穴名釋義
「夜光」之名,喻其能改善夜間視物不明之症,與攢竹穴主治眼疾的功能相應。《針灸甲乙經》記載此別名,突顯其對目疾的療效。

文獻記載

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攢竹,一名夜光……在眉頭陷者中。」
  • 《備急千金要方》:「主目䀮䀮不明,惡風寒。」

此穴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眼疾及頭面疾患,為眼科要穴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