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夜啼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夜啼痧,病證名。見《痧脹玉衡》。小兒夜間啼器,不得安靜的痧脹。如腿彎、肘彎有青筋,可用消毒三棱針於青筋上刺之,放出紫黑毒血;如胸脹作痛,用刷子蘸香油刮之,痧起,其啼可止。

《痧脹玉衡》曰:“夜啼痧,小兒夜間啼器,不得安靜,此為痧脹。如腿彎、肘彎有青筋,可用消毒三棱針於青筋上刺之,放出紫黑毒血;如胸脹作痛,用刷子蘸香油刮之,痧起,其啼可止。”

夜啼痧是小兒夜間啼哭不止的一種痧脹證候。多見於夏秋季節,以5歲以下的小兒為多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:小兒夜間啼哭不止,煩躁不安,面色蒼白,手足冰涼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,舌淡苔白,脈細數。

夜啼痧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感風熱之邪,侵犯肺衛,肺失宣降,津液不布,上蒸於咽喉,形成痰熱內蘊;二是內傷脾胃,脾失健運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痰濕互結,上擾於肺,形成痰濕內蘊。

夜啼痧的治療,以清熱化痰、宣肺利咽為主。可用小兒清肺散加減,方中以桑葉、菊花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清熱化痰,宣肺利咽;以陳皮、茯苓、白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健脾和胃,化痰祛濕。若夜啼兼有腹脹,可加用木香、枳實、厚朴行氣消脹;若夜啼兼有便秘,可加用大黃、芒硝通便泄熱。

夜啼痧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天氣變化,夏秋季節多風多熱,外出時要注意做好防護,避免風熱之邪侵襲。
  2. 飲食要清淡,避免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,以免加重脾胃負擔。
  3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作息要規律,不要熬夜,以免傷害脾胃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
如果小兒出現夜啼不止的症狀,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