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夜啼四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夜啼四證詳解

夜啼乃小兒夜間啼哭不安之證,中醫典籍中對其病因病機有諸多闡述,其中「夜啼四證」為歷代醫家歸納之主要症型。以下分述四種常見分類及其辨證要點:


一、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分類

  1. 寒啼證

    • 病機:脾胃虛寒,陽氣不振,夜臥陰盛之時寒凝氣滯。
    • 表現:啼聲低弱,面色青白,蜷臥腹冷,得溫則緩,舌淡苔白。
    • 治法:溫中散寒,方如理中湯加減。
  2. 熱啼證

    • 病機:心肝積熱,或乳食積滯化熱,擾動神明。
    • 表現:啼聲洪亮,面赤唇紅,煩躁握拳,小便短黃,舌紅苔黃。
    • 治法:清心瀉熱,方如導赤散黃連解毒湯
  3. 重舌口瘡啼

    • 病機:心脾積熱上炎,口腔潰瘍或舌體腫脹疼痛。
    • 表現:拒食流涎,舌下脈絡紫脹,或口黏膜糜爛。
    • 治法:清心脾鬱熱,外以冰硼散塗擦,內服瀉黃散
  4. 客忤啼

    • 病機:外受驚恐,或觸犯異物,心神受擾。
    • 表現:猝然啼哭,驚惕不安,睡中驚跳,脈乍來乍數。
    • 治法:鎮驚安神,方如安神鎮驚丸

二、《片玉心書》分類

  1. 驚啼證
    • 因驚嚇導致肝風內動,可見睡中驚叫、印堂青暗,治宜平肝熄風,如鉤藤飲
  2. 熱煩啼
    • 與熱啼證類似,強調心經有熱,可加竹葉、燈心草清心除煩。
  3. 腹痛啼
    • 多因寒積或蟲擾,腹痛拒按,治宜溫中行氣(如烏藥散)或驅蟲(使君子散)。
  4. 神不安啼
    • 心膽氣虛,夜寐易醒,宜養心安神,如甘麥大棗湯

三、《幼科金針》分類

  1. 熱夜啼
    • 強調暑熱或衣被過厚致鬱熱,需清暑透邪(如香薷飲)。
  2. 寒疝夜啼
    • 少腹冷痛牽引睪丸,屬肝經寒凝,用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。
  3. 觸邪夜啼
    • 與客忤啼相似,但重視外邪侵襲(如風寒),可配合藿香正氣散化濕解表。
  4. 心煩啼
    • 陰虛內熱所致,見盜汗顴紅,方選天王補心丹滋陰清熱。

四、《幼幼集成》分類

  1. 臟寒啼
    • 同寒啼證,強調脾腎陽虛,可加附子溫補元陽。
  2. 心熱啼
    • 心火亢盛者,舌尖紅絳,宜硃砂安神丸瀉火安神。
  3. 神不安啼
    • 兼見寤寐不寧,屬心脾兩虛,方用歸脾湯調補。
  4. 拗哭
    • 非病理性哭鬧,多因養護不當(如飢飽失調),需調整起居飲食。

以上四家之論,雖分型有異,然其理相通,皆不離臟腑寒熱虛實之辨。臨證時需结合小兒體質、四診合參,方得其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