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腋內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腋內動

腋內動為中醫經絡學中的特定穴位名,泛指腋下動脈所在之處,亦與手太陰肺經密切相關。《靈樞·衛氣》明確記載:「手太陰之本,在寸口之中,標在腋內動也。」此處所言「腋內動」即指腋下三寸的天府穴區域,為手太陰肺經之「標」部,與「本」部(寸口脈)相互呼應,體現經氣由內而外的輸布關係。

經絡定位與生理意義

  1. 與手太陰肺經的關聯
   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,下絡大腸,上行至胸部後,外行於上肢內側前緣。其「標」部位於腋內動(天府穴附近),反映肺經氣血在體表的匯聚點。此處動脈搏動明顯,古人以此作為診察經氣盛衰的依據之一。
  2. 與天府穴的關係
    天府穴屬手太陰肺經,定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三寸,肱二頭肌橈側緣。此穴功能宣肺止咳、調和氣血,而「腋內動」作為其區域代稱,強調整體氣血流注的動態特徵,非僅指單一穴位。

古典文獻探微

  • 《靈樞》的理論基礎
    《靈樞·衛氣》提出「標本理論」,認為經脈之氣有根本(本)與末梢(標)之分。手太陰肺經以寸口脈為本,主內臟氣機;腋內動為標,主外達衛氣。二者協調,方能維持肺司呼吸、主皮毛的生理功能。
  • 解剖學對應
    腋內動實際對應腋動脈搏動處,屬現代解剖學的腋動脈分支區域。中醫則從功能角度視其為「氣血之會」,強調其溝通內外的作用。

臨床隱喻

古籍雖未直接記載腋內動的主治病證,但從其作為肺經之「標」的定位,可推論其與肺系疾病(如咳嗽、氣逆)及上肢氣血不通之症可能相關。後世醫家或透過觸診此處動脈變化,輔助判斷肺經氣血狀態。

此概念彰顯中醫「以動候氣」的診療思維,將局部脈動與經絡氣化結合,為傳統理論中獨特的生理-病理觀察指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