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一紀」釋義
「一紀」為古代中醫獨特之時間計量概念,源自《黃帝內經》天人之相應理論。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明載: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」,此處「氣」特指節氣,中國曆法一年分二十四節氣,七百二十氣恰合三十載寒暑週期,故一紀即三十年之數。
經絡運行之紀律
中醫「五運六氣」學說中,一紀為重要運算週期。人體十二經脈氣血運行與天時相應,《靈樞·五十營》指出,營氣一晝夜循行全身五十周,而「一紀」之數暗合三陰三陽經脈大循環。所謂「三十度而有奇」,正與女子「七七」、男子「八八」之生理節律相呼應,提示生命階段之轉折。
臟象變化之標記
《內經》藏象理論以紀為度:
- 肝氣通於春,主升發,一紀中當經歷三十次春生之機
- 心氣應夏,三十度夏長養心陽
- 脾主長夏,經歷九百次朔望月之土氣運化
- 肺應秋,三十番秋收肅降之令
- 腎通冬,三十輪閉藏之候完成水火既濟
此五臟節律與現代生物鐘學說之「超晝夜節律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運氣推算之基數
在子午流注針法中,一紀為推算「司天在泉」之基本單位。依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所載,六十年甲子週期中,每紀司天之氣輪轉兩番,形成「五六相合」之氣化規律。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在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中,更以紀數闡釋「鬱發」病機,謂:「三十稔而氣化一更,病候隨之」。
此時間概念不僅用於養生,更是古代醫家預測氣候病候之重要參照,體現中醫「上醫治未病」之時空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