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手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一手脈,乃脈學中之專有名詞,指患者一手可切得脈象,而另一手卻無脈搏動之現象。此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兩類:

先天之一手脈
部分人群天生即呈現一手無脈之象,此為生理特異,非屬病態。多因橈動脈走行異常(如「反關脈」「斜飛脈」等)所致。《瀕湖脈學》曾載:「有脈不行於寸口,由肺列缺,斜刺臂側」,即指此類先天脈位變異。

病理性一手脈
若病中驟現一手無脈,多屬「脈道閉阻」之危候,當分證而論:

  1. 心脈痹阻
    見於胸痹、怔忡等疾。心陽不振則血行無力,若兼見脈沉微、胸悶刺痛,多屬心脈瘀阻,甚者可發展為「無脈症」(類似現代醫學之「大動脈炎」)。
  2. 經脈壓迫
    因骨折、癥瘕積聚(如腫瘤、淋巴結腫大)等異物壓迫經脈,致氣血壅滯。如鎖骨骨折壓迫腋動脈,可致同側脈息驟斷。
  3. 寒客脈道
    寒邪直中三陰,凝滯脈絡。《傷寒論》「少陰病,脈微細」之證,若單側脈伏,多為陰寒內盛,陽氣不達四末。

脈象辨識要點

  • 需與「伏脈」「微脈」鑑別:伏脈雖沉,重按乃得;微脈則兩手俱弱。一手脈特徵在於「單側截然無搏」。
  • 當參合「人迎氣口脈法」,《靈樞》云:「人迎主外,氣口主內」,若人迎(頸動脈)搏動正常而氣口(寸口)無脈,提示病位在經絡而非臟腑。

此脈之臨床意義,貴在察其新久。先天者無需妄治,病態者當究其根源,或溫通、或化瘀、或散結,總以「復脈道暢通」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