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一陽

在中醫學理論中,「一陽」為重要概念,其內涵可從兩個層面進行闡釋:

1. 一陽指「少陽」

《素問·陰陽類論》明言:「一陽者,少陽也。」少陽居半表半里之位,屬三陽經中樞紐,主司氣機升降出入。其經脈為少陽膽經與三焦經,具有以下特性:

  • 樞機作用:少陽如同門軸(《素問》稱「樞」),調節太陽(開)與陽明(闔)之間的氣化轉承。
  • 相火所寄:少陽內含相火,火性溫煦而動,故能推動氣血運行,協調臟腑功能。
  • 病機特點:少陽病常見「口苦、咽乾、目眩」等樞機不利之證,治法以和解為主(如小柴胡湯)。

2. 一陽為三陽之合體

《素問·陰陽離合論》提出:「三陽之離合也……摶而勿浮,命曰一陽。」此處「一陽」強調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三經的協同統一:

  • 太陽為開:主一身之表,司衛外禦邪,氣化向外發散。
  • 陽明為闔:主肌肉內裏,司腐熟傳化,氣化向內收斂。
  • 少陽為樞:居中調節開闔,使三陽之氣「摶而不浮」,維繫動態平衡。
    三者雖功能各異,然相互為用,共構「一陽」之整體性,體現中醫「離合」哲學——分則為三,合則為一。

理論延伸

「一陽」概念亦與「太極生兩儀」的陰陽觀呼應:

  • 從「一氣周流」角度,一陽為陽氣初生之態(如子時一陽生,應少陽膽經當令)。
  • 臨床上,調理「一陽」需兼顧三經特性,例如外感病傳變中,太陽表邪未解而内傳少陽時,需和解兼發散(如柴胡桂枝湯)。

此理論不僅用於解釋生理病理,更指導針灸選穴(如取少陽經外關、陽陵泉以調樞機)與藥物配伍,深植於中醫辨證體系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