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意規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一意規中

在傳統中醫與氣功內丹修煉中,「一意規中」為重要的術語與修行法門。「規中」一詞,為丹田之異名,尤其指下丹田(位於臍下三寸之處,即「關元穴」附近)。此概念源於道家內丹學說,並與中醫經絡理論密切相關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丹田為人身精氣元神的彙聚之所,尤其下丹田為「先天之本」,與腎氣相通,主藏精、生氣血,並維繫生命根本能量。「一意規中」即透過意念專注於丹田,以引導體內氣機運行,達到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之效。

氣功與內丹修煉

《悟真篇》提及:「橐天龠地徐停息,一息規中隨後及。」意指透過呼吸調節(橐龠為古代風箱,喻指呼吸節奏),將氣息與意念歸於丹田,促使內氣凝聚。此過程稱為「守竅」,是內丹術「煉精化氣」的基礎功夫。

丹田如同人體氣機運轉的樞紐,透過「一意規中」的修煉,可強化先天之氣(元氣),並調節後天之氣(宗氣、營衛之氣),進一步促進周身氣血循環。

與經絡學說的關聯

丹田區域涵蓋任脈、督脈及衝脈之交會,尤其與「氣海」「關元」等穴位相連。意守丹田能激發任督二脈的氣機流動,幫助修行者達到「小周天」循環。中醫認為,此舉有助於平衡臟腑功能,尤其對腎、脾、肝的氣化作用具有助益。

名詞辨析

「一意規中」亦稱「一意歸中」,強調意念的集中與內斂。此處「中」不僅指丹田的空間位置,亦含「中道」之意,即陰陽調和、不偏不倚的狀態。在修煉層次上,需結合呼吸、姿勢(如端坐或站樁)及心神安定,方能使氣機自然歸元。

總體而言,「一意規中」融合了中醫氣血理論與道家修煉思想,是傳統養生文化中調神、養氣的重要實踐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