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一陰」詳解

一、厥陰之義
「一陰」首見於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:「一陰至,厥陰之治也。」此處「一陰」特指厥陰經,為六經中陰氣初生之象,屬「陰盡陽生」之樞紐。厥陰包括手厥陰心包經與足厥陰肝經,主司氣血調和、疏泄條達,與少陽相表裏,具有調節陰陽交替之功能。在病理層面,厥陰病證多以寒熱錯雜、上熱下寒為特徵,反映陰陽氣交接失調之狀態。

二、三陰一體之義
《素問·陰陽離合論》進一步闡述「一陰」為太陰、厥陰、少陰三經之合稱:「三陰之離合也:太陰為開,厥陰為合,少陰為樞……摶而勿沈,名曰一陰。」此處「一陰」強調三陰經雖功能各異,然相互協調為一整體:

  1. 太陰為開:主氣血生化與輸布,屬「陰中之至陰」,如脾肺運化水穀精微,開啟陰氣之源。
  2. 少陰為樞:主陰陽氣之轉樞,屬「陰中之樞紐」,如心腎水火既濟,調節陰陽平衡。
  3. 厥陰為合:主陰氣之潛藏與轉化,屬「陰盡陽生之闔」,如肝藏血、心包護心,促陰陽氣交接。

三陰經「摶而勿沈」之意,指其雖凝聚陰氣,然不沉滯,維持動態平衡,共稱「一陰」。此理論突顯中醫「整體觀」及陰經系統的協同性。

三、經絡與辨證關聯
「一陰」概念亦應用於六經辨證:

  • 厥陰病:臨床可見消渴、氣上撞心、手足厥冷等,反映陰陽氣不相順接。
  • 三陰合病:若太陰(腹滿)、少陰(脈微細)、厥陰(寒熱錯雜)並見,則屬三陰同病,病情深重。

此名詞體現中醫對陰經系統的多層次解讀,既指單一經絡(厥陰),亦概括三陰經之整體關係,為理解陰陽學說與經絡理論之重要樞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