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陰一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一陰一陽」詳解
「一陰一陽」在經典中醫學理論中具有多重涵義,主要分為脈象學和解剖生理學兩個層面的解釋,其概念源遠流長,最早見於《黃帝內經》與《難經》等中醫典籍。
脈象學解釋
依據《難經·四難》所述:「所謂一陰一陽者,謂脈來沈而滑也。」此處「一陰一陽」特指一種陰陽相兼的特殊脈象組合:
沈脈屬陰,其特徵為脈位深沉,需重按方可得,主裡證;滑脈屬陽,其特徵為往來流利,如珠走盤,主氣實血湧。當沈脈與滑脈同時並見,形成「沈而滑」的複合脈象時,即稱為「一陰一陽」脈。
從脈理分析:
- 沈脈反映病位在裡,可能為臟腑病變
- 滑脈反映氣血充盛或有痰飲、食積等實邪
- 二者結合顯示內有實邪,但正氣尚足,病位較深
古代脈學認為這種脈象多見於陰陽失調而尚未至極的病理狀態,屬半表半裡或臟腑間證候。
解剖生理學解釋
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提出:「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。」此處「一陰一陽」指特定的經脈系統:
王冰註解明確指出:
- 一陰:指心主之脈,即手厥陰心包經
- 一陽:指三焦之脈,即手少陽三焦經
從經絡學角度分析:
- 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互為表裡
- 兩經在體內相連,形成特定的陰陽配屬關係
- 二者氣機鬱結可導致喉部氣血阻滯,發為喉痹
陰陽理論基礎
「一陰一陽」概念深植於中醫陰陽學說:
- 陰陽互根: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的哲學觀
- 經絡配屬:厥陰(最裡之陰)與少陽(初生之陽)的特殊對應
- 生理平衡:反映人體陰陽二氣相互維繫的動態關係
在臨床辨證中,「一陰一陽」為中醫診斷學的重要概念,既有具體脈象指徵,又包含經絡病理機轉,體現了中醫理論中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統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