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月經再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一月經再行
概念與定義
一月經再行,又稱「月經頻發」,為中醫婦科常見病證,指女子月經一月來潮兩次或以上之異常現象。此症區別於正常月經周期(通常28-30日),特指在同一月份內出現二次或多次經血來潮。
病因病機
中醫理論認為,此症主要與衝任二脈失調、氣血失和有密切關聯:
血熱證型
- 實熱證:多因平素陽氣偏盛,或過食辛辣溫燥之品,或情志過極、肝鬱化火,熱擾衝任,迫血妄行
- 虛熱證:素體陰虛,或久病傷陰,陰虛內熱,虛熱擾動血海
氣虛證型
勞倦過度,飲食失節,或久病體虛,致脾氣虧損,中氣不足,統攝無權,衝任不固
肝鬱證型
情志抑鬱,肝氣不舒,疏泄失常,影響衝任調節功能
辨證論治
血熱證
主證:經色深紅或紫紅,質稠,或夾血塊,心煩易怒,口乾咽燥,舌紅苔黃,脈滑數
治則:清熱涼血,固衝調經
方藥:
- 九味四物湯(四物湯加人參、柴胡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)
- 三補丸(黃芩、黃連、黃柏)
- 滋陰丸(知母、黃柏)
氣虛證
主證:經血色淡質稀,神疲乏力,氣短懶言,納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弱
治則:益氣攝血,固衝調經
方藥:
- 補中益氣湯
- 舉元煎(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升麻、炙甘草)
肝鬱證
主證:經行不暢,色暗有塊,胸脅脹滿,精神抑鬱,舌淡紅苔薄白,脈弦
治則:疏肝解鬱,調理衝任
方藥:
- 逍遙散加減
- 柴胡疏肝散
古籍參考
《葉氏女科證治》明確記載:「性躁多氣傷肝而動衝任之脈」,指出情志因素對肝氣及衝任之脈的影響。對於不同證型的治療有詳細記載,如血熱者宜服九味四物湯,氣虛則用補中益氣湯等。
病機分析
中醫認為經血調暢與肝、脾、腎三臟密切相關:
- 肝主疏泄,調節血量,肝氣鬱結則疏泄失常
- 脾主統血,脾虛不攝則血不循經
- 腎主封藏,腎氣不足則固攝無力
衝任二脈起於胞宮,與經血生成及調節直接相關,任何導致衝任不固或失調的因素均可引起月經周期異常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