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實心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大實心痛
大實心痛為中醫病證名,首見於《活法機要·心痛證》,屬實證範疇,多因飲食不節、氣機鬱滯,或外邪內結,導致氣血壅滯於心胸所致。其特徵為心胸部位劇烈疼痛,按之痛甚,甚則胸腹脹滿高起,伴隨大便不通或秘結,病程遷延可出現胸悶不舒、飲食難進等症狀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或暴飲暴食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食滯中焦;或因情志不遂,氣機鬱滯,氣滯血瘀,阻遏心胸;亦有因外邪內侵,與宿食相結,化熱成實,壅塞脈絡,發為劇痛。
《活法機要》指出:「大實心中痛者,因氣而食,卒然發痛」,強調氣滯與食積為主要致病因素。氣機不暢則升降失司,食滯不化則腑氣不通,二者相搏,遂致心胸氣血瘀阻,發為大實心痛。
臨床表現
- 心胸劇痛:疼痛突然發作,痛勢劇烈,心胸部位高起,按之痛甚,甚則拒按。
- 腑氣不通:大便或秘結不通,或雖有便意而排出困難,此為實熱內結之象。
- 胸悶不舒:病程遷延者可出現心胸痞悶,氣息不暢,甚則影響呼吸。
- 納差拒食:因氣機壅滯,脾胃受困,故患者多不欲飲食,進食後症狀加重。
治法與方藥
急則治標:瀉下通腑
《活法機要》主張「急以煮黃丸利之」,煮黃丸以大黃為主藥,配伍巴豆、鬱金等,功擅瀉下攻積,開通腑氣,適用於實熱壅盛、大便不通者。此方峻下熱結,可迅速緩解心胸劇痛,然須中病即止,不可過劑。
緩則治本:調氣祛邪
瀉下之後,宜以槁本湯調理。槁本湯以槁本(即川芎)為君藥,配伍香附、陳皮等理氣藥物,功能疏肝解鬱、行氣活血,祛除殘留之邪氣,恢復氣機暢通。
此外,若兼見痰熱內擾,可佐以黃連、半夏等清熱化痰;若氣滯血瘀明顯,可加丹參、赤芍以活血化瘀。
鑒別診斷
大實心痛需與其他類型心痛相鑒別:
- 虛寒心痛:痛勢綿綿,喜溫喜按,伴畏寒肢冷,治宜溫陽散寒。
- 氣滯心痛:痛無定處,與情志相關,治宜疏肝理氣。
- 瘀血心痛:痛如針刺,固定不移,舌質紫暗,治宜活血化瘀。
大實心痛以「按之愈痛,大便或秘」為辨證要點,治療當以通腑瀉實為先,再調氣機以固其本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