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伊精阿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伊精阿,清代滿族醫家,生平履貫未詳,精研婦科諸症,為滿洲醫學史上少數見載於文獻之婦科專家。其著作《秘傳內府經驗女科》(別稱《坤中之要》),據傳承襲宮廷醫方與滿漢醫學交融之術,內容或涉及調經、帶下、胎產等女子諸疾,然原書散佚未刊,僅見於部分醫籍著錄。

考其時代背景,清代婦科發展受《傅青主女科》等漢醫理論影響,滿族醫家多兼採關外經驗與中原學說。伊精阿之術,或體現滿漢醫學匯通之特色,如重視「肝脾氣血失調」為女子病機核心,可能沿用滿醫傳統藥材(如關東特有草本)結合漢方辨證。其書名「內府」二字,暗示其學或有宮廷醫學淵源,契合清代滿族醫官多侍值內廷之制。

從中醫婦科學理推測,伊氏所著或涵以下要旨:

  1. 調經重氣血:強調「任脈通、太衝脈盛」為月事之本,方藥恐偏重補益肝腎(如熟地、當歸)與疏理衝任(如香附、艾葉)。
  2. 帶下辨寒濕:承《女科要旨》分證傳統,或提出滿地高寒致「下焦虛冷」之特殊治法,如暖宮散寒之劑。
  3. 胎產重溫養:清宮醫案常見「保胎先固脾」之論,伊氏可能融入滿族產後溫補習俗(如參茸之用),異於江南清補流派。

其學術價值在於反映多民族醫學交融下之婦科實證經驗,尤以滿族醫家視角補充漢族女科文獻之不足。雖原籍不傳,然可從同時代宮廷醫案(如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)窺見滿族婦科用藥偏好,間接佐證伊氏所代表之醫學特色。

附按:清代滿醫著作多疏於刊行,伊精阿事迹雖簡,然為考據滿漢醫學交流之重要片段,後世如《中國醫籍考》等書亦存其目,足見其在女科史上之特殊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