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三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三關

大三關為中醫推拿學中的重要穴位,亦稱「三關」,屬小兒推拿特定穴之一,主要應用於外感風寒、氣血虛弱等證。其定位與操作手法歷代醫家皆有論述,臨床多用以溫補陽氣、發散表邪,尤適於小兒體質調理。

定位與操作

大三關位於前臂橈側緣,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。操作時,醫者以拇指橈側面或食、中二指指腹,由腕向肘方向直推,稱為「推三關」或「推上三關」。此手法性溫,具溫陽散寒、益氣活血之效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性味歸經
    大三關屬手陽明大腸經所過,其推拿手法性溫,善補氣行血,與「六腑」(前臂尺側,自肘至腕)的清涼瀉法相對,形成「溫涼補瀉」的配穴體系。
  2. 主治功能

    • 外感風寒:推三關可發汗解表,用於風寒感冒初期之惡寒無汗。
    • 氣血不足:針對小兒疳積、面黃肌瘦,能健脾益氣,促進氣血生化。
    • 陽虛肢冷:溫通經脈,改善手足不溫、腹痛喜按等虛寒症狀。
  3. 配伍應用
    常與「退六腑」並用,一溫一清,調和陰陽;若兼脾胃虛弱,可配「補脾經」「摩腹」以增強健脾效果。

歷史文獻考據

《小兒按摩經》載:「三關,熱證用之多涼,寒證用之多溫。」明代《幼科推拿秘書》進一步闡述:「男左三關推發汗,退下六腑冷如冰。」說明其調節寒熱的雙向作用。後世醫家多沿用此說,並發展為小兒推拿的核心手法之一。

現代應用

現代中醫推拿中,大三關仍廣泛用於小兒保健,如反覆呼吸道感染、消化不良等,亦延伸至成人虛寒體質的輔助調理。其機理可能與促進局部微循環、調節免疫機能相關,然具體機制待進一步研究。

綜言之,大三關作為傳統推拿要穴,兼具理論深度與實用價值,體現中醫「溫通調補」的治療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