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醫工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醫工長

古代醫官名,為王宮中掌管醫藥事務之職官,見載於《漢書·武五子傳第三十三》。據唐代顏師古注:「醫工長,王宮主醫者也。」兩漢時期,皇子受封為王,其所在郡即稱「國」,故醫工長實為諸侯王宮中專司醫療保健之官員,負責王室成員之診療、藥事調配及養生事宜。

職責與地位

醫工長隸屬於諸侯王國之醫官體系,其職能涵蓋:

  1. 診療施治:依中醫理論為王室成員辨證論治,運用針灸、方藥等技術調理疾病。
  2. 藥政管理:監督宮中藥材採辦、儲藏與炮製,確保藥物品質符合王室所需。
  3. 侍疾養生:依循《黃帝內經》等典籍,制定飲食宜忌、導引按蹻等養生方案,以維護王室健康。

其地位近似於中央之「太醫令」,然權限限於封國內,屬地方醫政要職。

中醫專業背景

醫工長之執業必精通傳統中醫學理,包括:

  • 經絡臟象學說:依十二經脈、奇經八脈理論判斷氣血失調,配合臟腑生剋關係處方。
  • 方劑配伍:熟諳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方劑,針對王族體質加減化裁。
  • 鍼灸技法:掌握九針之術,結合補瀉手法以調和陰陽。

此職反映漢代「醫政合一」特色,既需醫學造詣,亦須通曉宮廷醫事管理,為中醫官制史與宮廷醫學研究之重要課題。

(全文以中醫專業視角闡述,未涉現代醫療建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