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大泉
大泉為中醫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千金要方》,實為「太淵穴」之異稱。太淵穴屬手太陰肺經,為其輸穴、原穴,亦為八會穴之一,脈會太淵,具重要臨床意義。
穴位定位
太淵穴位於腕前區,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,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。具體取穴時,可於腕橫紋上,橈動脈搏動處定位。
經穴特性與功能
- 肺經原穴:太淵為肺經原氣所駐,能調理肺氣,主治咳嗽、氣喘、胸滿等肺系疾患。
- 脈會太淵:此穴為脈氣匯聚之處,擅長調節氣血運行,用於治療無脈症、脈象異常及心血管相關症狀。
- 輸土穴:依五行理論,太淵屬土,為肺經母穴,虛證可補,具培土生金之效,能改善肺氣虛弱之症。
主治範疇
- 呼吸系統病症:咳嗽、氣喘、咯血、咽喉腫痛。
- 心血管病症:心悸、胸痹、脈管炎。
- 局部病症:腕臂痛、手腕無力。
- 其他:古人亦用此穴治療目痛、牙痛等循經病症。
刺灸方法
古法記載可直刺0.3~0.5寸,或避開動脈斜刺。灸法多用於虛寒證,艾炷灸1~3壯,或溫灸5~10分鐘。
配伍應用
- 配列缺、孔最,治咳嗽氣逆。
- 配內關、神門,調理心悸怔忡。
- 配合谷、少商,緩解咽喉腫痛。
太淵穴為肺經要穴,其名「大泉」反映古人對其氣血如泉湧之象的觀察,臨床應用廣泛,體現中醫輸穴理論與實踐的結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