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衄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大衄,病證名。
1.指口、耳、鼻皆出血。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。又名血大衄。詳見該條。
2.指九竅同時出血。見《血證論》卷二:「大衄者,九竅出血之名也。此非疫癘,即中大毒。人身止此九竅,而九竅皆亂,危亡之證,法在不治。惟有猝然驚恐而九竅出血者,可用硃砂安經丸加發灰治之。」詳見九竅出血條。
大衄,出自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。又名血大衄。是指口、耳、鼻皆出血的一種病證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中記載:「大衄者,口鼻耳皆出血也。其法用生地黃一斤,酒浸一宿,搗爛,以綿裹,納鼻中,出血即止。若不止,用生地黃一斤,酒浸一宿,搗爛,以綿裹,納口中,出血即止。若不止,用生地黃一斤,酒浸一宿,搗爛,以綿裹,納耳中,出血即止。」
大衄的病因,多由外感風熱、內傷氣血不足所致。外感風熱,可導致肺熱上蒸,津液外溢,從而引起口、耳、鼻皆出血;內傷氣血不足,可導致血液虧虛,從而引起口、耳、鼻皆出血。
大衄的臨床表現,主要為口、耳、鼻皆出血,出血量多,色鮮紅,質地稀薄,可伴有頭痛、眩暈、心煩、口渴、舌紅、苔薄、脈數等症狀。
大衄的治療,以清熱涼血、止血為主。可用生地黃、玄參、赤芍、丹皮等中藥煎水服用。若出血量大,可用雲南白藥外敷止血。
大衄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但若出血量大,持續時間長,或伴有其他嚴重症狀,則預後不良。
大衄的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
大衄的護理,應注意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受涼。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
大衄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但危害性較大。因此,一旦出現大衄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