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醫學提舉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醫學提舉司:元代中醫教育管理機構考述
歷史沿革
醫學提舉司乃元代特設之醫藥機構,專司醫學教育與人才考評。元世祖至元九年(西元1272年)初創此制,十三年一度裁撤,至十四年復置。此機構之設立反映了元代官方對醫學教育之重視,將醫政管理與人才培養系統化之制度嘗試。
組織架構與職權
醫學提舉司品秩從五品,其官制編制為:
- 提舉一員:總領司務
- 副提舉一員:佐貳正職
其核心職權包含六大面向:
- 醫學生考核:定期考校各路醫生習醫成果,檢核其對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醫學經典之理解程度
- 教學品質監管:試驗太醫教官之專業能力,確保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等課程講授品質
- 醫籍編校:主持名醫著作之校正工作,如當時流行之《聖濟總錄》等醫書版本勘定
- 藥材鑑驗:負責官藥材之真偽辨別與品質管控,尤其重視道地藥材如川連、杭菊等之鑑定
- 太醫子弟教育:督導太醫院附設醫學教育,課程涵蓋《神農本草經》藥物學至《黃帝內經》理論體系
- 地方醫政管理:統轄各路設立之醫學提舉,形成中央至地方之醫學教育管理網絡
運作特點與中醫專業內涵
元代醫學提舉司之運作深具中醫專業特色:
- 經典為本:考核內容以《黃帝內經》理論體系為核心,強調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之基礎理論掌握
- 臨床實證:除書本知識外,亦重視《傷寒雜病論》辨證論治能力之實務考核
- 藥物學專精:設有專門藥材辨驗制度,要求官員精通《本草綱目》前身之歷代本草知識
- 教育系統化:建立分級教學體系,從基礎理論到《難經》深奧醫理漸進培養
制約關係
雖為獨立機構,醫學提舉司實際運作受太醫院節制。此設計顯示元代醫政管理之雙軌制:
- 太醫院主管醫療行政與皇室保健
- 醫學提舉司專責教育考評 兩機構相互制衡又協作,體現元代對醫學專業分工之初步思考。
地方建制
部分轄區廣闊之路亦設醫學提舉司,形成:
- 中央級:直屬朝廷,指導全國醫教
- 地方級:負責轄區內醫學生之《脈經》診法訓練與《針灸甲乙經》針術教授 此分級制度有利於統一全國醫學教育標準,促進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等官方醫籍之推廣應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