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醫學原理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明代的《醫學正傳》是作者明.汪機在吳勉學校所撰寫的一部共十三卷的著作。這本書的年代不詳,作者在序言中表示,他所論述的病機和藥性都來自於《內經》和《本草》,而治療方法則根據名醫的格言。前兩卷主要講解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圖論,後面的十一卷則是討論各個科目的臨床病證,包括六淫、氣血、內傷等內科疾病,還有瘟疫、五官、口腔、外科、婦產、小兒及痘疹等。這本書具有嚴謹的論理和豐富的淵源,治療方法規範且方藥靈活。特別是作者對丹溪的推崇,所以在每一門的病證治療中都有所謂的「丹溪活套」,並且選擇的方劑十分廣泛。目前已經存在明代刻本。

此外,明.江時途所撰寫的《未見》則是一本三十卷的著作。但是目前尚未見到此書。

其他一些術語的解釋如下:

  • 內經:是中醫學四大經典之一,也被稱為《黃帝內經》,據說是黃帝與岐伯、雷公、伯高等人共同討論醫學理論而成。內容包括《素問》和《靈樞》兩部分,共有182篇。《素問》主要論述人體的生理、病理、診斷、治療等學說,是研究中醫理論的基礎著作;而《靈樞》主要論述人體的經絡、腧穴、針灸等學說,是研究中醫針灸的基礎著作。

  • 本草:是中醫藥的典籍,記載了藥物的性味、歸經、功效、主治等。最早的本草著作是《神農本草經》,後來還有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本草備要》等。

  • 六淫:中醫學用來指外感六種邪氣,包括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。這六種邪氣是引起外感疾病的主要原因。

  • 氣血:中醫學認為,氣和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兩者相互依存且相互作用。氣血的盛衰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狀態。

  • 內傷諸病:是指由飲食不節、勞逸失度、情志不遂等因素引起的疾病。內傷諸病包括脾胃病、肝膽病、心腦血管病、呼吸系統疾病等。

  • 內科雜症:是指不屬於特定科目的疾病,例如頭痛、眩暈、耳鳴、耳聾、目赤腫痛、視物不清、鼻塞流涕、咽喉腫痛、牙痛、口瘡、便祕、腹瀉、嘔吐、呃逆、胸痛、心悸、氣短、咳嗽、哮喘、痰多、咯血、水腫、黃疸、癰腫、瘡瘍、跌打損傷等。

  • 瘟疫:是中醫學裡指的傳染性疾病,例如天花、麻疹、鼠疫、霍亂等。

  • 五官:是中醫學裡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口這五個器官。

  • 口腔:是中醫學裡指口脣、牙齒、舌、咽喉等部位。

  • 外科:是中醫學裡指外科疾病,例如刀傷、跌打損傷、骨折、脫臼、癰腫、瘡瘍等。

  • 婦產:是中醫學裡指婦科和產科疾病。

  • 小兒:是中醫學裡指小兒疾病。

  • 痘疹:是中醫學裡指天花。

  • 丹溪:是指明代的醫學家朱丹溪,他著有《丹溪心法》等著作。

  • 丹溪活套:是指朱丹溪在治療疾病時,根據病情的變化靈活運用各種治療方法,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,被稱為「丹溪活套」。

  • 選方:是指在治療疾病時,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方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