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門穴

大門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唐代《千金翼方》。其定位於頭部正中線,當枕外隆凸(即後腦勺骨性隆起處)上緣直上1寸(約同身寸1寸,約3公分),屬督脈循行區域。此穴鄰近腦戶、強間等督脈要穴,與腦髓、元神之府關係密切。

主治功能

大門穴傳統主治半身不遂(中風後偏癱),此因督脈「入屬於腦」,而中風病機多與風痰瘀阻絡脈、腦竅失養相關。刺激此穴可通調督脈氣血,醒腦開竅,促進肢體功能恢復。現代中醫亦擴展其應用於腦病後遺症頭項強痛神志不寧等症。

刺灸方法

  1. 針刺:沿皮平刺0.3-0.5寸,手法宜輕緩,得氣為度。
  2. 灸法
    • 艾炷灸3-5壯,溫通督陽。
    • 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適用於虛寒證候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大門穴所在之位,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交會之區。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統攝一身之陽氣;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其背俞穴與五臟六腑相應。故刺激此穴可激發陽氣、調和臟腑,尤擅改善因陽虛氣滯或經絡閉阻所致之肢體痿廢。

配伍應用

臨床常配伍百會風府以增強升陽益氣之效;若兼痰瘀內阻,可配豐隆血海化瘀通絡;下肢痿軟者加陽陵泉懸鐘舒筋活絡。

此穴雖非十二正經所屬,然其療效明確,體現中醫「經外奇穴」的臨床價值,尤重局部取穴與整體調節的結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