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醫醫醫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醫醫醫

《醫醫醫》是清朝孟今氏於1902年撰寫的醫學著作,共有三卷。該書主要目的是探討醫界存在的種種問題,並提出解決方案,因此被命名為《醫醫醫》。作者指出歷代統治者對醫葯的重視不足,導致平民貧困;有些病患奢侈放縱,輕視生命,結果自食其果;還有一些醫生無知無術,誤導病人,這些都是醫界的弊病。而作者僅能解決後者的問題,即努力領域醫生的技術。這本書充滿了很多精闢的見解。

《醫醫醫》自宣統年間已有鉛印本《三三醫書》流傳至今。

原文

醫醫醫

孟今氏撰

卷一

凡醫之道,必先明其源流。醫之源流,始於黃帝。黃帝者,軒轅氏之子也。生而神靈,幼而聰慧,長而博聞強識,明於天文,知於地理,通於陰陽,曉於五行,達於四時,善於養生,長於醫道。一日,黃帝遊於東海之濱,見一老翁,手持杖藜,行於沙灘之上。黃帝問曰:「先生何人,而能如此長壽?」老翁曰:「吾乃軒轅氏之子,名曰岐伯。幼而好醫,長而精於醫道,故能如此長壽。」黃帝曰:「先生之道,可賜予我也?」岐伯曰:「可以。但先生須戒色、戒酒、戒煙、戒肉、戒辛辣、戒熬夜、戒勞累。並且要注意飲食衛生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。」黃帝遵照岐伯的教誨,勤學苦練,終於成為一代名醫。

岐伯在醫學上有許多卓越的貢獻,他創立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,並著有《黃帝內經》。《黃帝內經》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系統的醫學著作,也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。書中提出了「天人相應」的學說,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相互對應的,人體的健康與自然界的變化息息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還提出了「陰陽五行」的學說,認為人體是由陰陽五行所構成的,陰陽失調、五行失衡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《黃帝內經》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至今仍是臨床醫生必讀的經典著作。

除了岐伯之外,我國古代還有許多著名的醫學家,如扁鵲、華佗、張仲景、李時珍等。他們在醫學上都有卓越的貢獻,為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