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遺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遺尿是指小便不由自主地流出,多於夜間睡中發生,兒童較多見。《素問.宣明五氣篇》稱為“遺溺”。《金匱.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》首次提出“遺尿”的名稱。遺尿症,如發生在中風、傷寒、溫病等疾病過程中,常表示疾病深入內臟,發展到嚴重的階段,但不為主症,故不在本症討論範圍。

常見證候

腎陽不足遺尿:睡中遺尿或小便不禁,面色白,畏寒肢冷,腰痠膝軟,小溲頻數清長,舌質色淡,脈沉細弱。

腎陰不足遺尿:平素尿頻而少,色深而熱,顴紅唇赤,甚或潮熱盜汗,或夢遺,舌質紅、苔少,脈沉細數。

脾虛氣陷遺尿:過勞則遺尿,肢倦,少氣懶言,嗜臥,食少,食入即脹,或同時兼見脫肛、子宮脫垂等症,舌質淡、苔少,脈象緩弱。

肺氣虛寒遺尿:遺尿伴見久咳,吐涎沫,舌質胖有齒痕,苔白,脈細緩。

鑒別分析

腎陽不足與腎陰不足遺尿:腎陽不足而遺尿者,多由先天不足,稟賦素弱,或房勞傷腎,或年高腎氣已衰,或兒童任督未充,足心受寒,上述諸因,均可導致腎陽不足,下元虛寒,使閉藏失職,膀胱不約而發生遺尿。而腎陰不足者,多因傷精耗液,慾念縱生,相火妄動,而使膀胱開闔失司,發生遺尿。腎陽不足遺尿與腎陰不足遺尿之主要區別:前者尿頻而量多,色清白,乃腎陽虛而不化氣所致;後者尿頻尿少,色深而熱,乃陰虛火旺所致。若以舌脈辨,陽不足者,舌淡、苔薄少,脈沉細弱而無數象;陰不足則舌質紅、苔少、脈細數。治法:陽不足者,溫腎固攝,方選鞏堤丸;陰不足者,治以滋陰降火,選用知柏地黃丸。

脾虛氣陷與肺氣虛寒遺尿:脾虛氣陷者,多由勞累憂思過度而傷心脾,脾氣下陷,或產後中氣虛陷,遂發生遺尿;肺氣虛寒者,則多見於肺氣虛弱,治節無權,不能約束下焦而致遺尿。脾氣虛與肺氣虛臨床表現極為相似,且多同時兼見。脾氣下陷者,應著眼於肢倦、食少作脹,並見久瀉、脫肛、子宮脫垂等症;而肺氣虛寒者,則見咳而多涎。脾氣陷者,方用固脬湯;肺氣虛寒者,甘草乾薑湯加人參主之。

遺尿的基本病機為膀胱失於約束。膀胱的約束,同氣化功能相關,而氣化功能又同心陽的溫煦、肺氣的宣降、肝氣的疏泄、脾氣的升舉、尤其是腎、督陽氣的溫養關係密切,所以遺尿之發生,涉及心、肺、脾、肝、腎五臟,因腎司二便開闔,故又以腎為主。本症多為虛證。《靈樞.本輸》:“虛則遺溺,遺溺則補之”。臨床所見,亦有實證,如肝失疏泄而致遺尿,但不多見。

【文獻別錄】

《中國內科醫鑒.遺尿》:“有白虎湯證之遺尿,有甘草乾薑湯證之遣尿。前者為陽之極點,後者純粹陰證,同一遺尿也,機轉正相反。…陽證之遺尿者,膀胱之知覺麻鈍也。…甘草乾薑湯證之遺尿,則起於緊縮力之不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