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頤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在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人》所載的體質分類中,「頤頤」一詞用以描述「質判之人」的神態特徵。此類人對應左手太陽經(小腸經)下游的氣質表現,其形神特徵以「支支頤頤然」為具體顯現。明代張介賓於《類經》中注釋:「頤頤者,安然自適之貌」,揭示此詞在中醫形神學中的核心意涵——一種先天體質與經絡氣化相應的從容情志狀態。

從經絡氣血理論分析,太陽經作為六經之「開」,其氣質通於人體衛外與化物功能。質判之人歸於太陽經下游,提示其生理特性與小腸「受盛化物」的功能相應。小腸屬火臟,與心相表裏,此類體質者往往氣血調和,神志清明,故能外現「頤頤然」之怡悅神情。此現象實乃經絡氣血充盈、臟腑功能協調的外候,《內經》所謂「有諸內者,必形諸外」的具體體現。

在五行-五體理論框架下,太陽經对应火行,其下支的「頤頤」狀態暗合火德「明而悅」的特性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強調二十五種體質分類皆源於「五形二十五變」的氣化規律,質判之人的頤頤貌,實為火形人中的和緩變體,既保有陽明之性,又不失中和之度。這與《中藏經》論五臟平人所言「內外相得,神守天植」的生理理想狀態隱然相符。

當代中醫形神學研究指出,此類體質者多見脈象緩而長、舌質潤澤,其神情自若的特徵與現代所謂「迷走神經張力良好」的自主神經功能狀態有可參照之處。然中醫理論始終立足於氣化視角,認為「頤頤」之態本質是太陽經氣濡養心神、調暢氣機所展現的生命現象,遠非單純神經生理所能完全闡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