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椅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椅當為中醫正骨器械之一,首見於唐代藺道人所著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。其形制為木製座椅之靠背部分,又稱「椅靠背」,主要應用於肩關節脫臼之復位治療。
源流與結構
椅當屬中醫骨傷科傳統器具,其設計結合力學原理與人體解剖特點。椅當多採用硬木製成,上覆棉墊或軟布,以減緩復位過程對腋下之壓力。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記載其用法:「凡肩甲骨出……用椅當圈住脅,仍以軟衣被盛簞」,強調以器具穩定患肢,配合拔伸手法復位。
臨床操作
- 患者體位:令患者側坐椅上,患側腋下緊貼椅當,上肢自然下垂於靠背外側。
- 固定與牽引:助手固定患者軀幹,醫者雙手握持患肢腕部,沿上肢縱軸方向緩慢拔伸,以松解關節周圍肌肉痙攣。
- 復位手法:待筋肉鬆弛後,一手握肘部屈曲內收,利用椅當為支點施力。當關節滑動感出現,即示復位成功。
中醫理論基礎
此手法符合「欲合先離」之正骨原則,先通過拔伸分離錯位關節,再順勢復原。椅當之作用不僅提供支撐,更藉助患者自身體重形成反向牽引力,輔助醫者施術。此類器械療法體現中醫「筋骨並重」「動靜結合」之治療思想,後世發展之多種正骨工具(如腰柱、通木)皆受其啟發。
椅當作為古代中醫外治法之具體實踐,反映了傳統醫學對生物力學之早期認識,至今於部分民間療法或特定適應症中仍見應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