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義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義姰

義姰為漢代著名女醫家,生卒年不詳,籍貫河東(今山西永濟、運城一帶)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婦科及內科調理,史載其診療手法細膩,深諳陰陽五行之理,以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四診合參為長。

醫學背景與學術貢獻

義姰之醫學思想承襲先秦兩漢醫術傳統,注重臟腑氣血平衡。其診療特點如下:

  1. 調經為本:擅長婦人諸疾,主張「月事以時下」為女子健康之基,臨床重視衝任二脈調理,結合《黃帝內經》中「女子七歲腎氣盛」之理論,針對不同年齡層婦女體質施以針藥。
  2. 藥方配伍:史料雖未詳載其方劑,然根據漢代醫風推測,其用藥當以「經方」為體,如《傷寒雜病論》之體系,可能融合當地道地藥材(如河東之柴胡、地黃),注重君臣佐使的搭配原則。
  3. 宮廷醫療:因受漢武帝之母王太后賞識,被任命為侍醫,顯示其在貴族階層中具權威性,推測其擅長調治虛勞、情志病等富室常見疾患,並精通食療養生之法。

歷史地位與影響

義姰為中國古代少見見諸史冊的女醫,其成就反映漢代女性參與醫學的實況,並與淳于意等男醫並列。其侍醫身份亦突顯中醫「儒醫不分」的傳統,即醫者需兼通人文與術數。後世雖無著作傳世,然其生平可佐證漢代婦科醫學的發展,並為中醫史上女性從業者的重要代表。

(註:本文結合《史記》《漢書》片段及漢代醫理推論而成,具體醫案因年代久遠,僅能依當時醫學框架析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