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異者衰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異者衰之:中醫運氣學說之精要探析

「異者衰之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,出自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,其義理根植於五運六氣之互動關係,揭示天地氣化對萬物生化的深層影響。此概念與「同者盛之」相對,共同構成中醫「氣類相感」理論之核心。以下從經典本源、學理內涵及臨牀延伸三層闡釋:


一、經典本源探微

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提出:「六氣五類,有相勝制也,同者盛之,異者衰之。」此處「六氣」指司天在泉之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;「五類」則對應五行屬性之毛(木)、羽(火)、倮(土)、介(金)、鱗(水)等生物分類。當六氣與五運(木火土金水之化)屬性相同(如厥陰風木司天逢木運),則氣化相助,萬物蕃盛;若氣運相異(如太陽寒水司天逢火運),則氣化相抑,物類衰微。此即《內經》「氣相得則和,不相得則病」之具體呈現。


二、學理架構解析

  1. 氣運交感之機理
    中醫視天地為一氣周流之大系統,五運主歲內之氣化規律,六氣司歲外之氣候變化。當歲運與歲氣五行屬性同類(如木運逢風氣司天),則形成「同氣相求」之共振效應,生化之力強盛;反之,若歲運與歲氣屬性相剋或相侮(如土運逢木氣司天),則氣化受制,此即「異者衰之」的實質內涵。
  2. 標本中氣之互動
    從標本理論觀之,六氣為本,五運為標。若標本屬性相異(如少陰君火司天逢寒水之運),則本氣受標氣所抑,不僅影響自然界物候,更可推演至人體臟腑氣機的失衡。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所云:「本標不同,氣應異象」,正與此理相通。
  3. 勝復鬱發之變局
    在「異者衰之」的基礎上,《內經》進一步闡述「鬱極乃發」的調節機制。當異氣相制過甚(如燥金司天遏制火運),被鬱之氣可能暴發形成復氣(如火氣驟亢),此現象在五鬱病機(木鬱達之、火鬱發之等)中尤具臨牀意義。

三、理論延伸與應用

  1. 物候觀測之依據
    古代醫家通過「異者衰之」法則預判農作物與藥材的收成品質。如陽明燥金司天之年逢木運,則屬木之穀物(如麥類)生機受抑,而屬金之藥材(如杏仁、百合)反而得助。李杲《脾胃論》即強調「司歲備物」須參照此理。
  2. 體質調攝之參照
    人體稟賦與歲氣異同密切相關。如土形之人逢木氣司天,易現「脾土受克」之證,可見脘痞、泄瀉等症,此時調理當注重「抑木培土」,此為「異氣制化」在治則中的體現。
  3. 運氣方藥之配伍
    明代張景岳《類經》論及:「歲氣有異,則方宜有別。」如太陽寒水司天之年,即令病患熱證,亦當慎用黃連、梔子等苦寒直折之品,防其與歲氣相忤而藥效衰減,可佐以辛溫透散之法,暗合「引火歸源」之妙。

「異者衰之」不僅是運氣推演的法則,更是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的具體實踐。其深層邏輯在於揭示氣化互動中「同氣相求,異氣相制」的普遍規律,為理解自然界盛衰變化及人體疾病發生提供了宏觀的理論架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