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疫喉鼻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疫喉鼻扇

疫喉鼻扇為中醫證名,指因患疫喉後,疫毒熾盛,灼傷肺臟,導致肺氣壅滯、宣降失常,而出現鼻翼扇動之危重證候。此症多見於疫喉(如爛喉痧、白喉等)病程中,屬疫毒內陷、肺熱熾盛之象,病情凶險,須及時辨治。

病因病機

疫喉鼻扇之成因,主要為感受疫癘之氣,毒邪內侵,上攻咽喉,繼而灼傷肺絡,使肺氣壅閉。肺主氣,司呼吸,開竅於鼻,若疫毒熾盛,肺氣不得宣發肅降,則氣道阻塞,呼吸急促,迫肺氣出入於鼻,故見鼻翼扇動,伴氣促喘逆。此證多屬邪熱內陷,肺氣欲絕之危候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鼻翼扇動、呼吸急促、氣喘不續。
  • 兼症:咽喉潰爛(喉痧隱隱或白腐滿佈)、高熱煩躁、面赤唇紫、痰鳴氣逆,甚則神昏譫語。
  • 舌脈:舌質紅絳、苔黃燥或焦黑,脈洪數或細促。

治法與方藥

1. 治療原則

疏達清肺、瀉火解毒 為主,佐以 宣肺平喘、透邪外達

2. 代表方劑

  • 銀翹散合瀉白散加減
    • 銀翹散(《溫病條辨》):金銀花、連翹、竹葉、荊芥穗、牛蒡子、淡豆豉等,清熱解毒、透表散邪。
    • 瀉白散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: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,清瀉肺熱、止咳平喘。
    • 加減:若痰熱壅盛,可加杏仁、瓜蔞皮以化痰降氣;若熱毒熾盛,可加石膏、知母、黃連以清熱瀉火;若氣陰兩傷,可加西洋參、麥冬以益氣養陰。

3. 隨證加減

  • 痰熱壅肺:加浙貝母、天竺黃、葶藶子以瀉肺化痰。
  • 熱陷心包:加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以清心開竅。
  • 氣陰兩虧:加生脈散(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)以固脫救逆。

鑒別診斷

疫喉鼻扇須與 小兒肺炎喘嗽哮喘 等證鑒別:

  • 小兒肺炎喘嗽:多因風寒或風熱犯肺,無疫喉病史,咽喉無腐爛。
  • 哮喘:多為宿疾,反覆發作,無疫毒內陷之喉爛高熱等症。

備考

疫喉鼻扇屬疫病重證,歷代醫家如《疫痧草》、《喉科心法》等均強調其 「肺熱壅閉,毒邪內陷」 之病機,治療當急清肺解毒,防其內傳心包或氣竭而斃。近代中醫亦常結合 「透痧解毒」 之法,使疫毒外透,緩解肺氣壅滯。

此證預後與治療及時與否密切相關,須明辨病勢,方能救逆挽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