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疫喉初起三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疫喉初起三禁,指治疫喉之法則。疫喉初起,邪毒熾盛,宜宣達、透發、疏解。切忌三點:

1.辛溫發表,以免助火傷津,引動肝風而生痙厥。

2.大劑苦寒,以免強遏熱邪,損傷正氣,引邪入里。

3.早用瀉下,以免耗氣傷陰,火邪內陷,致病加重。陽明腑實者可投涼膈散等藥。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“疫喉初起,邪毒熾盛,宜宣達、透發、疏解。切忌三點:

1.辛溫發表,以免助火傷津,引動肝風而生痙厥。

2.大劑苦寒,以免強遏熱邪,損傷正氣,引邪入里。

3.早用瀉下,以免耗氣傷陰,火邪內陷,致病加重。陽明腑實者可投涼膈散等藥。”

疫喉,即流行性咽喉炎。本病多因感受疫毒,或因外感風熱之邪,郁於咽喉而成。其臨床表現為咽喉腫痛,聲音嘶啞,甚則失音,或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咳嗽等症。

疫喉初起,邪毒熾盛,宜宣達、透發、疏解。切忌三點:

1.辛溫發表,以免助火傷津,引動肝風而生痙厥。

辛溫發表,即辛溫發散之品,如麻黃、桂枝、生薑等。本病初起,邪毒熾盛,正氣未虛,若使用辛溫發散之品,則助火傷津,耗傷陰液,導致津液虧虛,火熱內生,引動肝風,可致痙厥。

2.大劑苦寒,以免強遏熱邪,損傷正氣,引邪入里。

大劑苦寒,即大劑苦寒降火之品,如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。本病初起,邪毒熾盛,正氣未虛,若使用大劑苦寒降火之品,則強遏熱邪,損傷正氣,導致正不勝邪,邪氣內陷,可致病情加重。

3.早用瀉下,以免耗氣傷陰,火邪內陷,致病加重。

早用瀉下,即早期使用瀉下之品,如大黃、芒硝等。本病初起,邪毒熾盛,正氣未虛,若使用早期使用瀉下之品,則耗氣傷陰,火邪內陷,可致病情加重。

陽明腑實者可投涼膈散等藥。

陽明腑實,即陽明經腑實證。本證多因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或因暴飲暴食,或因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濕濁內生,或因外感風熱之邪,郁於陽明,化熱生痰,痰熱互結,壅遏中焦,氣機不暢,而成陽明腑實證。其臨床表現為胸膈痞滿,不思飲食,嘔吐痰涎,大便秘結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
治療陽明腑實證,宜清熱化痰,行氣利水。涼膈散,即涼膈散湯,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竹葉、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清熱瀉火、化痰利水之功效,可用於治療陽明腑實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