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疫喉失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疫喉失音
疫喉失音為中醫病名,屬喉科疾患之一,多因外感疫癘之邪,內傷肺經,以致熱毒壅盛,火灼陰津,咽喉腐潰而聲音不出。其證多見於疫喉(如白喉、爛喉痧等熱性傳染病)病程中,咽喉紅腫潰爛,甚則佈滿偽膜,伴隨聲音嘶啞或完全失音,兼見高熱、煩渴、舌紅絳、脈洪數等火熱熾盛之象。
病因病機
此病多因疫毒侵襲,從口鼻而入,首犯肺衛。肺主氣司呼吸,開竅於喉,疫毒與肺熱相搏,上攻咽喉,燔灼血肉,以致喉關潰瘍、聲户受損;熱盛耗傷肺陰,津液虧涸,喉失濡養,遂致音啞難出。若熱毒深重,更可波及營血,纏夾痰瘀,使病情轉劇。
辨證論治
- 肺胃熱熾證
症見咽喉腫痛劇烈,偽膜蔓延,聲啞氣粗,身熱煩渴,便秘溲赤,舌紅苔黃燥。
治宜清熱解毒、瀉火利咽,方用清咽利膈湯加減(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玄參、大黃等),外吹冰硼散以消腫袪腐。 - 陰虛火灼證
症見喉關潰爛紅赤,乾痛聲嘶,午後熱甚,口乾咽燥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治宜養陰清肺、潤喉開音,方選養陰清肺湯(生地、麥冬、玄參、丹皮、薄荷等)合響聲破笛丸;若兼血分熱毒,可加犀角(現以水牛角代)、赤芍涼血解毒。
外治法
- 吹藥:冰硼散、錫類散等清熱化腐生肌。
- 含漱:以銀花、甘草煎湯漱口,解毒潔瘡。
- 針刺:取少商、商陽點刺出血,或針合谷、尺澤瀉肺熱。
古籍參考
《重樓玉鑰》提及:「喉癢音啞,多屬肺火熏灼」;《瘍醫大全》亦載疫喉失音乃「熱毒閉塞肺竅」,強調清熱解毒、通竅開音為要。此病須與風熱襲肺之暴喑、痰濁阻肺之久喑相鑑別,重在辨其疫毒熾盛與陰傷程度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