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疫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疫癘,病名。
1.具有強烈傳染性,流行一時一地的疾病。見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十。又名瘟疫、時氣。《醫學入門》卷四:「疫疾如有鬼癘相似,故曰疫癘,又曰時氣。」參見瘟疫、時氣等條。
2.濕溫中有強烈傳染性者。《六氣感證要義.濕溫》:「濕溫一證,即藏疫癘在內,一人受之則為濕溫,一方受之則為疫癘。」
3.大頭痛潰裂膿出又染他人者。《此事難知》卷下:「大頭痛者,雖為在身在上,熱邪伏於已,又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,所著所以成此疾,至於潰裂膿出,而又染他人,所以謂之疫癘也。」參見大頭痛條。
疫癘,是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疾病。它可以通過空氣、水、食物等途徑傳播,而且傳播速度非常快。在古代,疫癘往往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。
疫癘的病因有很多,其中最常見的是細菌感染。細菌可以通過空氣、水、食物等途徑進入人體,並在人體內大量繁殖,從而引起疾病。
疫癘的症狀也有很多,最常見的是發熱、頭痛、咳嗽、腹瀉等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疫癘可能會導致死亡。
目前,治療疫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。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,從而控制疾病的發展。
預防疫癘的方法有很多,包括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、避免接觸患者、接種疫苗等。
疫癘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但只要我們做好預防,就可以避免感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