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益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益脾

益脾即健脾,脾的特徵是土性,顏色黃,味道甘,氣息平和,音調為宮,數字為五。脾的疾病主要出現在腹部,掌管口味,藏於胃處,通過毛孔進出。脾喜溫暖,不耐寒冷,情緒較緩慢,憤怒時不食,喜愛飲食,憂愁悲傷會導致思維不穩定,恐懼時易受驚嚇,開心時情緒較平穩,生氣時易發脾氣,思考問題時易忘記,傷心時易流淚,害怕時容易呼吸困難。

根據《醫宗金鑒·脾胃門》的記載,脾主運化,脾是後天之本,是氣血生化的源頭。脾虛則運化功能受損,氣血生成受阻,會出現食量減少、大便稀溏、腹脹腹痛、四肢無力、面色蒼白、精神疲憊等症狀。

益脾的方法有許多種,包括飲食調養、藥物治療、針灸按摩等。在飲食方面,應該多攝取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例如瘦肉、魚蝦、豆類、蔬菜和水果等。在藥物治療方面,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用補脾益氣、健脾消食、理氣和胃等中藥。在針灸按摩方面,可以針灸或按摩足三里、太白、脾俞和胃俞等穴位,以促進經絡通暢,調和氣血,增強脾功能和氣血。

益脾對於調理脾胃、改善消化功能和增強體質非常重要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益脾不能過度,否則會導致脾胃功能亢進,出現腹脹、腹痛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因此,在進行益脾調理時,必須遵從醫生的建議,不要自行亂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