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益氣養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益氣養血是中醫的一種補益方法,又稱補益氣血、氣血雙補。是治療氣血兩虛證的方法。常用於脾胃虧損,失血傷精,或胎產崩漏,而致氣血兩虛者。症見面色無華,心悸氣短,消瘦無力,月經不調,舌淡脈弱等。方用八珍湯、炙甘草湯等。

益氣養血的關鍵是補充氣血,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氣血相互依存,相互資生。氣血充足,則臟腑功能正常,身體健康。氣血不足,則臟腑功能失調,出現一系列病理表現。

益氣養血的方法有很多,常用的有:

  1. 食療: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、蛋、奶、豆類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  2. 運動: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改善氣血循環。
  3. 藥物治療:根據病情,可以使用補氣藥、養血藥等。

益氣養血是中醫治療氣血兩虛證的重要方法,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状,提高生活質量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益氣養血的論述:

  •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氣血相互依存,相互資生。
  • 氣血充足,則臟腑功能正常,身體健康。氣血不足,則臟腑功能失調,出現一系列病理表現。
  • 益氣養血的方法有很多,常用的有:食療、運動、藥物治療。
  • 益氣養血是中醫治療氣血兩虛證的重要方法,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状,提高生活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