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益氣養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名詞介紹
益氣養血是中醫的一種補益方[1]法,又稱補益氣血、氣血雙補。是治療氣血兩虛證[2]的方法。常用於脾胃虧損,失血傷精,或胎產崩漏[3],而致氣血兩虛者。症見面色無華,心悸氣短,消瘦無力,月經不調[4],舌淡脈弱等。方用八珍湯、炙甘草湯[5]等。
益氣養血的關鍵是補充氣血,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氣血相互依存,相互資生。氣血充足,則臟腑功能正常,身體健康。氣血不足,則臟腑功能失調,出現一系列病理表現。
益氣養血的方法有很多,常用的有:
益氣養血是中醫治療氣血兩虛證的重要方法,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状,提高生活質量。
-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氣血相互依存,相互資生。
- 氣血充足,則臟腑功能正常,身體健康。氣血不足,則臟腑功能失調,出現一系列病理表現。
- 益氣養血的方法有很多,常用的有:食療、運動、藥物治療。
- 益氣養血是中醫治療氣血兩虛證的重要方法,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状,提高生活質量。
參考資訊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