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益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益胃

益胃,中醫名詞,指的是治療胃虛的方法。如胃氣虛[1]寒則溫胃建中;胃陰不足則滋養胃陰[2]

胃虛

胃虛是指胃氣不足胃陰虧損的病證。多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、久病傷胃等因素引起。臨床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胃脘隱痛、噯氣、泛酸、反胃大便溏薄等。

溫胃建中

溫胃建中,中醫方劑名。出自《醫學入門》。具有溫中健脾和胃止嘔之功效。主治脾胃虛寒中氣不足、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。

養胃

滋養胃陰,中醫方劑名。出自《醫學入門》。具有養陰益胃、生津止渴之功效。主治胃陰不足、胃熱熾盛、口乾咽燥、大便秘結等症。

古籍原文

《醫學入門》曰:胃虛有二:一曰胃氣虛,二曰胃陰虛。胃氣虛者,飲食不進,胃脘隱痛,噯氣泛酸,反胃嘔吐,大便溏薄,四肢無力,面色萎黃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治宜溫胃建中,方用香砂六君子湯[3]加減。胃陰虛者,食欲不振,胃脘隱痛,口乾咽燥,大便秘結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滋養胃陰,方用玉竹生脈飲加減。

現代研究

近年來,中醫學[4]對益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益胃方劑的藥理作用研究。研究表明,益胃方劑具有增強胃動力、促進胃液分泌、抑制胃酸分泌、保護胃黏膜等作用。
  2. 益胃方劑的臨床應用研究。研究表明,益胃方劑可有效治療胃炎、胃潰瘍胃痛、胃脹[5]等胃部疾病
  3. 益胃方劑的機理研究。研究表明,益胃方劑通過調節胃腸道神經、激素、免疫等功能,從而發揮其治療作用。

總結

益胃是中醫治療胃虛的方法,包括溫胃建中和滋養胃陰兩種方法。現代研究表明,益胃方劑具有增強胃動力、促進胃液分泌、抑制胃酸分泌、保護胃黏膜等作用,可有效治療胃炎、胃潰瘍[6]、胃痛、胃脹等胃部疾病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胃气虚_百度百科

  2. 【中醫教室】陰虛便秘失眠皮膚乾 3食療滋陰潤燥「陰」是什麼?

  3. 香砂六君子汤 - 百度百科

  4. 中醫學(醫學科學)_百度百科

  5. 胃胀气 - 百度百科

  6. 胃潰瘍 - A+醫學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