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溢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溢飲,病證名。飲病之一(屬《金匱要略》四飲之一)。《素問.脈要精微論》:「肝脈軟而散,色澤者,當病溢飲。溢飲者,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、腸胃之外也。」《金匱要略.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》:「飲水流行,歸於四肢,當汗出而不汗出,身體疼重,謂之溢飲。」此病之飲邪主要泛溢於體表肌膚和四肢。臨床兼見身體痛重,支節煩疼;亦可兼見咳喘、胸悶、乏力等症。宜溫肺化飲,發汗驅邪。用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、桂苓神術湯等方。參見四飲、痰飲條。
溢飲,又名溢汗,是指飲邪泛溢於體表肌膚和四肢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身體疼重,支節煩疼,汗出不暢,或兼見咳喘、胸悶、乏力等症。
溢飲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:
溢飲的治療,以溫肺化飲,發汗驅邪為主。常用方劑有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、桂苓神術湯等。
溢飲的預防,應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過食生冷肥甘厚味,注意勞逸結合,保持心情舒暢,增強體質,提高抗病能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