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溢飲滑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溢飲滑泄,又稱飲瀉,是指水飲漬於胃而致之滑泄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稀溏,色白,質稀,量多,伴有腹痛、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溢飲滑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水飲停滯於胃,形成溢飲滑泄。
  2. 情志不遂,憂思惱怒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導致胃氣不和,水飲停滯於胃,形成溢飲滑泄。
  3. 外感六淫,風寒、暑濕等邪氣侵襲人體,阻遏脾胃運化,導致水飲停滯於胃,形成溢飲滑泄。

溢飲滑泄的治療,以蠲飲止瀉為主。可用茯苓甘草湯、五苓散等方治療。並可配合灸大椎穴三至五壯,以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。

以下是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·瀉論》中關於溢飲滑泄的論述:

「水漬入胃,名曰溢飲滑泄。渴能飲水,水下復泄,泄而大渴。」

這段話的意思是,水飲漬於胃,會導致大便稀溏,色白,質稀,量多,伴有腹痛、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患者還會感到口渴,飲水後,水下即泄,泄後仍感到口渴。

溢飲滑泄的治療,以蠲飲止瀉為主。可用茯苓甘草湯、五苓散等方治療。並可配合灸大椎穴三至五壯,以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