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因風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因風症

因風症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泛指因風邪侵襲而引發之目疾。風為百病之長,其性善行數變,易夾他邪(如寒、熱、濕等)上犯清竅,致眼部氣血失和、經絡阻滯,繼發多種病症。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詳述其機理:「謂患風病人目疾也……久風則熱勝,熱盛則血弱,風久必郁,郁則火生,火性炎上,故患風人未有目不病者。」指出風邪久羈可化熱化火,循經上擾目絡,輕則血脈壅滯,重則灼傷陰血,終致目疾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邪外襲:風邪乘虛侵襲目系,或從皮毛而入,或直中經絡。風性開泄,易致腠理不固,衛外失司,使目睛暴露於外邪。
  2. 鬱久化熱:風邪蘊滯目絡,氣機不暢,久則鬱而化火,火性上炎,灼傷血絡,致赤脈纏繞、腫痛羞明。
  3. 氣血失調:風盛則血燥,血弱則筋失濡養,可見胞瞼振跳、目睛斜視;若風濕相搏,則睥輪濕爛瘙癢。
  4. 內外合邪:素體肝腎陰虛或脾虛濕盛者,風邪易內陷,與臟腑之熱互結,形成內外障翳,如胬肉攀睛或晶珠混濁。

臨床表現

因風邪深淺、兼夾不同,症狀各異:

  • 風邪客絡:症見目癢淚出、胞瞼浮腫,或偏視歪斜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浮緩。
  • 風熱上攻:白睛紅赤、脹痛拒按,黑睛生翳,伴頭痛發熱,脈浮數。
  • 風濕困目:瞼弦赤爛、眵淚黏稠,或痛癢交作,苔膩脈濡。
  • 風火鬱結:外障如胬肉隆起,內障如瞳神緊小,甚則血灌瞳神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
證型分類與治法

  1. 風邪中絡

    • 主證:突然眼斜目瞤,或視物昏渺。
    • 治法:祛風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小續命湯加減,重用防風、白附子。
  2. 風熱蘊目

    • 主證:目赤腫痛,畏光流淚。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。
    • 方藥:驅風散熱飲子(連翹、牛蒡子、羌活、薄荷)。
  3. 風濕夾瘀

    • 主證:瞼緣濕爛,反覆發作。
    • 治法:祛風除濕,活血消滯。
    • 方藥:除風清脾飲合四物湯。
  4. 風火亢逆

    • 主證:外障暴生,睛珠混濁。
    • 治法:瀉火息風。
    • 方藥:羚羊角鉤藤湯配合石決明散。

附註:因風症涉及臟腑氣血,臨證須辨標本虛實。外障多實,宜祛風瀉實;內障多虛中夾實,當滋陰息風。古籍強調「伐其本」,如脾虛者佐健脾,肝旺者兼平肝,方為治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