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因其衰而彰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「因其衰而彰之」探析

一、經典出處與基本釋義
「因其衰而彰之」源於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,屬中醫治療學核心原則。「衰」指正氣虛弱或病邪衰退而正氣未復之狀態;「彰」意指透過補益之法振奮正氣,使機體抗病能力提升,從而徹底祛除病邪。此原則強調在疾病後期或正氣受損時,以扶正為本,兼顧祛邪,實現「正勝邪退」之效。

二、理論基礎與內涵

  1. 與陰陽氣血關係
    中醫認為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,當氣血陰陽虛衰時,外邪易乘虛而入,或殘留病邪難以根除。「因其衰而彰之」正契合《內經》「形不足者,溫之以氣;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」之旨,通過調補陰陽、充盈氣血,使機體恢復自穩狀態。
  2. 與治則體系之聯繫
    此原則屬「扶正祛邪」範疇,然更側重於「正虛為本」之階段。與「急則治標」相對,適用於病勢趨緩而正氣未復時,如《傷寒論》太陰病「自利不渴者,屬太陰」用理中湯,即彰顯溫補脾陽以化殘濕之意。

三、臨床運用舉隅

  1. 水腫病後期調治
    若水腫患者經峻下逐水(如十棗湯)後腫勢大減,但見脾陽不振、倦怠便溏,可轉投參苓白朮散益氣健脾,或實脾飲溫陽利水,既防逐水藥傷正,又助運化以消餘腫,體現「衰而彰之」的漸進思路。
  2. 外感病恢復期
    溫病後期陰液耗傷,邪熱雖減而低熱不退,此時不宜再攻,當以青蒿鱉甲湯養陰透熱,或生脈散益氣生津,使陰復熱除。
  3. 虛勞內傷調補
    如久咳肺脾兩虛,痰少而氣短,可從補土生金入手,用六君子湯健脾化痰,輔以補肺阿膠湯潤燥,標本兼顧。

四、藥物與配伍特點

  1. 補益為主,慎用攻伐
    多用甘溫、甘平之品,如人參、黃耆、白朮等健脾益氣;附子、肉桂溫補命火;熟地、當歸滋養陰血。若需祛邪,常佐輕清之品,如茯苓、澤瀉淡滲利濕,避免克伐正氣。
  2. 重視臟腑生剋
    如「彰之」脾胃時,常佐疏肝理氣之陳皮、木香,防補藥壅滯;補腎之際,配山藥、茯苓健脾以助運化,契合「五行相生」理論。

五、與其他治則之區別

  • 與「因其輕而揚之」對比:後者適用於病邪輕淺在表(如風寒初起),以宣散為法;「因其衰」則針對正虛或病後調理。
  • 與「因其重而減之」差異:後者主攻邪(如承氣湯瀉實熱),而「因其衰」以扶正為先導。

此原則深刻反映中醫「以人為本」的整體觀,在慢性病、病後調養及老年醫學中尤具指導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