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因時之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因時之序

「因時之序」為中醫養生學術語,出自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,意指人體當順應春夏秋冬四時陰陽之氣的自然變化規律,以調和氣血、維繫健康。其核心思想在於「天人相應」,認為人體生理機能與自然界四時更替息息相關,唯有遵循時序變化,方能固護陽氣,抵禦外邪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四時陰陽消長
    中醫認為,自然界陰陽二氣隨四季輪轉而變化:

    • 春生:陽氣初升,萬物萌發,人體氣機宜舒展條達,養肝為要。
    • 夏長:陽氣旺盛,氣血外浮,當注重養心,避免暑熱耗氣。
    • 秋收:陰氣漸長,燥氣當令,宜收斂肺氣,潤燥養陰。
    • 冬藏:陽氣內斂,寒氣主令,需補腎藏精,溫養元陽。
  2. 氣機調攝與疾病防範
    《內經》強調「順之則陽氣固」,即順應時序可增強衛外功能,使「賊邪弗能害」。若違逆四時,如夏季貪涼、冬季耗散,則易導致氣機紊亂,引發相應病證,如春傷於風、夏傷於暑等。

  3. 養生實踐與應用

    • 起居作息:遵循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,夏日晚睡早起以應陽氣之盛,冬日早臥晚起以避寒氣。
    • 飲食調養:春季宜食辛甘發散之品(如蔥、韭),夏季清淡解暑(如綠豆、瓜類),秋季滋陰潤燥(如百合、梨),冬季溫補腎陽(如羊肉、核桃)。
    • 情志調和:春宜暢志、夏戒嗔怒、秋寧神志、冬忌恐擾,使精神與四時同步。

經典文獻延伸
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進一步闡述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之理,指出順應時序不僅防病,更能「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」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的最高境界。

「因時之序」不僅是中醫時間醫學的體現,更是貫穿診療與養生的根本原則,反映古人對自然規律與人體健康的深刻洞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