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大疥,病名。疥瘡的一種。《諸病源候論·疥候》將疥分為:大疥、馬疥、水疥、乾疥與濕疥等。大疥是指除一般疥所共有的「多生手足,乃至遍體」外,其疥瘡有膿汁,焮赤癢痛為特點。似疥之繼發化膿性感染。證治詳見《諸病源候論·疥瘡條》。
《諸病源候論·疥候》原文:
疥者,風寒濕熱之氣,乘皮膚虛弱,而結聚成疥。其病多生手足,乃至遍體。有大疥、馬疥、水疥、乾疥、濕疥等。大疥者,其疥有膿汁,焮赤癢痛。馬疥者,其疥如馬蹄,而癢甚。水疥者,其疥如水泡,而癢甚。乾疥者,其疥如粟粒,而癢甚。濕疥者,其疥如粟粒,而癢甚。
大疥的臨床表現為:
- 多發於手足,也可泛發全身。
- 皮膚出現丘疹、水皰、膿皰等皮損,伴有劇烈的瘙癢。
- 皮損可繼發感染,出現紅腫、疼痛等症狀。
大疥的治療方法包括:
大疥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繼發感染,則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患者應積極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