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病治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病治陽

陰病治陽,是一種治療原則。陰分偏盛偏衰的病證,用調整陽分的方法使陰陽恢復平衡。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審其陰陽,以別柔剛,陽病治陰,陰病治陽。」

陰病治陽的具體含義有兩個方面:

1.陰寒盛損傷了陽氣,治宜扶陽。例如水腫病,唇舌色淡,語言低怯,手足不溫,小便不利或清長,脈沉遲,用實脾飲溫陽健脾,行氣利水。

2.疾病症狀在陰經,可針刺陽經穴位進行治療。例如治療陰虛火旺的口腔潰瘍,可針刺足三里、太沖等穴位。

陰病治陽的理論基礎是陰陽學說。陰陽學說認為,陰陽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兩大對立統一的基本矛盾,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礎。當陰陽失衡時,就會出現疾病。陰病治陽是根據陰陽學說,通過調整陽氣來達到陰陽平衡,從而治療疾病。

陰病治陽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,在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各個科室都有應用。例如,在內科,可以用溫陽的方法治療陰寒內盛的疾病,如水腫、腹瀉、虛寒性胃痛等;在外科,可以用溫陽的方法治療寒凝血瘀的疾病,如跌打損傷、寒凝經絡等;在婦科,可以用溫陽的方法治療宮寒不孕、月經不調等;在兒科,可以用溫陽的方法治療小兒腹瀉、夜啼等。

陰病治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原則,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但陰病治陽並不是萬能的,在使用時要根據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