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毒喉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毒喉痹
陰毒喉痹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首見於《焦氏喉科枕秘》,屬外感陰寒邪毒,鬱而化火,上攻咽喉所致。其特徵為咽喉腫脹色紫,形如李實,甚則見黑色,多發於冬季,因寒邪侵襲,陽氣被遏,邪毒鬱結咽喉而成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冬季感受陰寒之邪,寒性凝滯,客於咽喉,阻滯氣血運行,久則鬱而化熱,熱毒熾盛,灼傷血肉,遂致咽喉腫痛紫黑。寒邪外束,則惡寒身熱;邪阻經絡,氣血不暢,故頭痛、腰痛;若熱毒深重,血絡瘀阻,則見血色黑紫,提示病情危篤。
臨床表現
- 局部症狀:咽喉腫脹如紫李,色紫暗或微黑,疼痛劇烈,甚則咽喉阻塞,吞嚥困難。
- 全身症狀:惡寒發熱、頭痛、腰痛,甚則肢體痠楚。
- 望診特點:
- 血色鮮紅者,病屬輕淺,可治;
- 血色紫黑者,熱毒深重,預後不良;
- 腫處柔軟有痰,示氣滯痰凝,尚可調治;
- 若腫硬痰乾,則陰傷毒盛,病勢凶險。
治療原則
- 初期解毒散邪:以化毒丹(《焦氏喉科枕秘》方)清熱解毒,消散鬱火。
- 中期降氣化痰:繼服蘇子降氣湯,降氣化痰,疏利咽喉。
- 局部外治:配合吹喉散(如冰硼散、錫類散等)以清熱消腫,祛腐生肌。
- 隨症加減:
- 若熱毒熾盛,可加黃連、梔子;
- 瘀血明顯者,酌加丹參、赤芍;
- 痰濕壅滯者,佐以半夏、陳皮。
辨證要點
本病需與「陽毒喉痹」相鑒別:
- 陰毒喉痹:多因寒邪鬱火,腫而色紫,伴惡寒身熱,屬寒包火證;
- 陽毒喉痹:多由風熱外襲,咽喉焮紅腫痛,發病急驟,屬實熱證。
陰毒喉痹病情變化多端,須謹察病機,及時施治,尤需注意血色與腫處軟硬,以判預後。歷代醫家認為,本病若調治得當,可獲良效;若遷延失治,恐致險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