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毒喉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毒喉風
陰毒喉風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首見於《喉症全科紫珍集》,屬外感陰寒毒邪所致喉疾。其病因多由外感四時不正之氣,或暴中寒邪,內傷少陰經脈,症見脈象微細而沉、自汗出、咽喉不利,甚或疼痛難忍,古人亦稱「腎傷寒」。此症根源在於臟寒氣弱,陽氣不振,故治療忌用寒涼之藥,以免更傷真陽。
病因病機
陰毒喉風之發,乃因腎經虛寒,復感外邪。少陰經脈循喉嚨,寒邪內侵,陽氣受阻,咽喉失於溫煦,故見吞吐不利、咽中拘急。寒凝血滯,則脈沉微,甚則喉間腫痛。若陰寒內盛,可致痰凝氣痹,使病症加重。
辨證論治
-
主證用方
- 半夏桂枝湯(《傷寒論》方化裁):以半夏化痰開結,桂枝溫通經脈,甘草和中緩急,共奏散寒通陽之效,適用於寒邪客咽、痰氣交阻之證。
- 苦酒湯:用黃芪補益衛氣,白芍斂陰和營,桂枝散寒,佐以苦酒(米醋)引藥入陰分,適用於兼有氣陰兩傷者。
- 蜜附子:取炮附子溫腎陽、逐寒濕,以蜜製緩其燥烈之性,含服可直達病所,專治臟寒咽閉、吞咽困難。
-
隨證加減
- 若兼痰濕壅盛,喉間漉漉有聲,可佐茯苓、生薑以化飲降逆。
- 若陰寒凝滯甚,咽喉腫痛色淡,加細辛、吳茱萸以增強溫散之力。
- 若陽虛明顯,肢冷脈伏,需配人參、乾薑回陽救逆。
古籍論述
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強調:「此症因暴寒直中少陰,不可誤作實火治療。」指出陰毒喉風本虛標寒,若妄投黃連、石膏等寒涼藥,易致陽氣衰微,病情轉劇。而《傷寒論》少陰病篇所述「咽痛」諸方,如半夏散及湯、通脈四逆湯等,均可為辨治參考。
陰毒喉風屬特殊喉症,臨床需細審脈證,緊扣「陰寒內盛」之病機,以溫陽散寒為綱,方能切中肯綮,收效迅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