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寒凝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陰寒凝結是中醫病因病理學術語。指寒性凝滯,陰寒之邪侵入人體,損傷陽氣,寒邪留滯不去,外現寒證的病機。症見惡寒喜暖,面色(白光)白,四肢不溫,口淡不渴,小便清長,大便稀溏等。治宜溫陽散寒。外科陰疽或寒痹久治不愈等,亦屬陰寒凝結。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“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生死之本始。”陰陽是對立統一的,陰陽失調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陰寒凝結是指寒性凝滯,陰寒之邪侵入人體,損傷陽氣,寒邪留滯不去,外現寒證的病機。
陰寒凝結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惡寒喜暖,面色(白光)白,四肢不溫,口淡不渴,小便清長,大便稀溏等。治宜溫陽散寒。外科陰疽或寒痹久治不愈等,亦屬陰寒凝結。
陰寒凝結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外感寒邪:寒邪侵襲人體,可導致陰寒凝結。
- 內生寒邪:脾胃虛寒、腎陽不足等,可導致陰寒內生。
- 飲食不節:過食生冷寒涼之物,可導致陰寒凝結。
- 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,可耗傷陽氣,導致陰寒凝結。
-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可導致氣機郁滯,寒邪内生。
陰寒凝結的治療,以溫陽散寒為主。常用方劑有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真武湯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拔罐等治療。
陰寒凝結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寒涼之物。
-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陰寒凝結是中醫病因病理學術語。指寒性凝滯,陰寒之邪侵入人體,損傷陽氣,寒邪留滯不去,外現寒證的病機。症見惡寒喜暖,面色(白光)白,四肢不溫,口淡不渴,小便清長,大便稀溏等。治宜溫陽散寒。外科陰疽或寒痹久治不愈等,亦屬陰寒凝結。
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