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戶濕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戶濕腫

陰戶濕腫屬中醫「陰腫」範疇,首見於陸成一《女界須知》。此症多發於體型豐腴之婦人,主因脾虛失運,濕濁內生,下注陰器所致。

病因病機
脾主運化水濕,若素體脾虛,或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損傷脾陽,則水濕不化,聚而為濁。濕性趨下,流注前陰,浸滯肌膜,遂致陰戶腫脹;濕阻氣機,則見肢體困重、倦怠乏力;若濕濁下移膀胱,氣化不利,可兼小便淋灩不暢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陰戶腫脹,甚則脹痛不適,局部皮膚或見光亮。
  • 兼症:四肢沉重、精神疲憊、脘悶納呆,或帶下量多、色白質稠;舌象多胖大齒痕、苔白膩,脈濡緩。

治法與方藥
治宜健脾益氣、升陽除濕,可選:

  1. 完帶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:白朮、蒼朮、山藥、人參、柴胡等,補脾疏肝以化濕。
  2. 參苓白朮散加減:佐車前子、澤瀉,增強利水滲濕之效。
  3. 外治法:可輔以蛇床子、黃柏等煎湯薰洗,燥濕消腫。

鑒別要點
需與濕熱下注之陰腫區分:後者多見陰戶紅腫熱痛、帶下黃臭,屬實熱證,治宜龍膽瀉肝湯等清熱利濕;而陰戶濕腫以脾虛為本,濕腫不紅,病程較緩。

古籍補充
《婦科玉尺》提及:「婦人陰腫,由鬱怒傷肝,或濕熱下注,亦有胞絡虛而風邪客之者。」提示陰腫病因除脾虛濕盛外,亦與肝鬱、外邪相關,臨證當詳辨。